所在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动态 > 正文 |
“推普惠风润东兰 农林聚力兴乡野”农学园艺学院赴东兰县开展推普与爱国教育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政策,农学园艺学院组建“语翼兴乡”实践团,于8月19日至8月26日赴广西东兰县开展为期8天的实践活动。农学园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董慧在出征仪式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普通话架起沟通桥梁,将语言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新动能,在服务基层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实践团由7名师生组成,跨越1800公里,通过问卷调查、入户宣传、文化交流等形式,将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五育融合促成长。实践团在东兰县向阳社区创新开展“五育融合”推普课堂。志愿者用标准普通话生动讲述韦拔群等革命先辈事迹,让红色基因在语言传递中代代相传;通过“一对一”语音纠正和经典诗词诵读训练,帮助孩子们掌握标准发音;设计“普通话+农耕知识”趣味接力赛,将语言学习与农事知识巧妙结合;组织绘制推普宣传画和艺术扇,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语言之美;志愿者入户宣传,引导居民说普用普。活动让孩子们和志愿者在多元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涵养爱国情怀。
政校联动开新局。8月22日,东兰团县委领导、向阳社区两委干部与我校“定制村干”实践团成员开展专题座谈。团县委领导强调:“推广普通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社区干部分享了基层推普工作的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为我校定制村干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双方围绕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特点、推普工作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达成共识,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走访察实情。实践团深入东兰县武篆镇、三石镇等3个行政村开展入户调研,走访壮、瑶等少数民族家庭80余户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500份,数据显示:87.6%的受访者认为学习普通话对增收有帮助,但仍有42.3%的中老年人存在“开口难”问题。这些一手资料为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推普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化浸润强根基。实践团专程赴广西博物馆开展文化研学活动,在讲解员的普通话讲解中,系统了解了壮族铜鼓、瑶族服饰等民族文化瑰宝。队员们交流探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普通话推广的融合之道。在邓颖超纪念馆,通过聆听革命故事,深刻感悟这位伟大女性为中华之崛起的奉献精神。这场文化之旅既丰富了推普实践的内涵,也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推广普通话不是要取代方言和民族语言,而是要为各族群众架设更广阔的沟通桥梁。
农学园艺学院持续打造推普实践品牌,通过本次活动完成了三项目标:一是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二是探索“语言+治理”服务模式;三是促进民族文化互鉴交融。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东兰县的合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农艺学子的青春力量。
上一条:新禾粮食单产提升科技服务团赴句容实施水稻抽穗扬花期技术指导
【关闭】